艺术是一座跨越山海的桥梁,能打破地域和文化的界限,让不同背景的人心灵相通。
十月的佛山,秋风送爽。10月16日,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将在佛山启幕,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将与中国粤港澳台联合艺术团、佛山本地艺术团同台共演。世界文明互鉴的新图景,正以一种温暖而生动的方式徐徐展开。
“志合者,不以山海为远?!?nbsp;从友谊传承到非遗共生,从青春对话到民心相通,这场兼具国际视野与岭南特色的文化盛宴,以七大核心亮点,构建起情感与价值的共同体,奏响一曲“跨越山海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鸣曲,让“美美与共”成为秋日里最耀眼的城市亮色,让人万分期待。
以艺通心 回应人类共情渴望
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以“跨越山海 共向未来”为主题,开幕式文艺晚会定名为《山海同风》?!吧健毕笳髦谢拿鞯纳詈窀胛幕嘌?,“海”体现开放包容的姿态与源远流长的丝路历史,“同风”则代表源于人类共通情感的和谐互鉴精神,寓意世界文明超越山河阻隔,借助艺术同心同行。这是直面人类对“连接”的本能诉求,用艺术打破地理与语言的双重壁垒。
活动七大核心亮点中的“友谊新篇”与“民心相融”两大板块,就是“以艺通心”的典范。
“友谊新篇”紧扣全球外交节点,在国家叙事中嵌入民间温度。
今年恰逢中国与塞尔维亚建交70周年、与菲律宾建交50周年、与哥伦比亚建交45周年,组委会特邀三国艺术团体登台,塞尔维亚传统舞蹈的热情,菲律宾民族音乐的灵动,哥伦比亚歌舞的奔放,将在这里汇聚。
这种艺术表达,让宏大的邦交情谊下沉为民众可感可知的视听体验。当中外舞者的足尖踏响节奏、熠熠生辉时,各国友谊便化作了具象的情感共鸣,让不同国度的人们,在艺术中读懂彼此的善意。
“民心相融”板块则将进一步演绎“文化奔赴”的深层价值。菲律宾罗布克童声合唱团将在艺术节期间献唱中文歌曲,纯净的童声里,没有语言的壁垒,只有心跳的同频。音乐这个“通用语言”,传递出中外民心相通的真挚情感。
当文化交流从“你演我看”的展演,升华为“我懂你心”的共情,艺术,便真正成为了跨越山海、万里无阻的情缘纽带。
以艺载道 践行文化多样共识
在全球化的语境中,如何既守护文化根脉,又拥抱时代发展,是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。本届艺术节以“非遗瑰宝”与“守正创新”两大亮点作出了回应。
“非遗瑰宝”展现的是对文明积淀的珍视。格鲁吉亚的阿扎尔舞、毛里求斯的塞卡舞……这些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形式,不仅是各国的文化名片,更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。将它们汇聚一堂,体现了我国对文化多样性守护的自觉。
“守正创新”则照望传统文化的未来。新西兰阿帕努伊尖峰舞团等团体将在恪守传统内核的基础上,融入现代演绎手法,让古老艺术形式在当代舞台上重新焕发生机。这诠释了一个深刻道理:文化是流动的、发展的活水。
对于佛山而言,这更具启示。佛山是粤剧、陶艺、武术的发源地,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正以本届艺术节为契机,探索“传统岭南文化+国际表达”的新路径。
可以想象,当佛山粤剧演员用优美唱腔演绎世界故事,当陶艺家将五大洲的文化元素融入青釉创作,当延绵千年的中华文明与瑰丽多彩的世界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,传统便有了走向世界的新姿态,全球“传统活化”也有了更多“岭南样本”。
以艺聚力 绘就美美与共图景
一场有深度的文化交流,既需要回望传统,更需要展望未来。艺术节的亮点“青春力量”与“丝路交响”正承载着这份期待。
斯里兰卡、西班牙等地的青年艺术团体,带来的不仅是节目的朝气,更象征着文明对话的未来希望。年轻一代的参与,确保了文化的传承与友谊的延续,生生不息。
“丝路交响”则是通过艺术交流,完美诠释“一带一路”连接古今、融汇中外的核心使命。塞尔维亚、菲律宾、埃及、格鲁吉亚、哥伦比亚等参演国均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重要伙伴。艺术在这里化身为新时代的“驼铃与帆影”,诠释着“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、互利共赢”的丝路精神,使艺术节成为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民心相通工程。
而艺术节的亮点“文明多彩”,更是清晰地勾勒出我们共同期待的美好愿景,一个“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”的全球文明和谐图景。
这幅盛世图景的镌刻,最终落在了佛山这座千年古城的土地上,依托丰厚的岭南文化资源,佛山为国际艺术盛宴注入独特的地域魅力,佛山这座“文化窗口”,也必将向世界生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力,使艺术节成为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气派的高水平文化交流平台。
文明因交流而多彩,因互鉴而丰富。这场有情感温度、有历史厚度、有未来向度的国际深度文化交流,即将在佛山的城市舞台上璀璨绽放!
(责任编辑:杨炜敏)